本网讯 9月5日下午,粤港澳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联盟成立大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粤港澳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联盟、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区域国别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共同主办,来自粤港澳高校的80多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大会。大会的举行,标志着粤港澳三地21所高校正式加入联盟,三地高校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开启了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的新篇章。
专业联盟委员会内部会议:确立运作体系与协作框架
会议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区域国别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茅银辉教授主持,专业联盟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参加会议。我校入选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分秘书处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申明浩教授等7名专家担任联盟成员。
中山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系城市专业主任王珺教授,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教授分别代表三所联盟发起单位签署协议。

粤港澳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联盟发起单位签署协议
启动仪式:使命启航与多方共建
启动仪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申明浩教授主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教授代表学校对联盟成立致以热烈祝贺,向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并对省社科联等关心支持广外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同仁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区域国别学是大国之学、强国之基。成立粤港澳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联盟,是加强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实践,是服务国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联盟的成立搭建了跨校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广外将全力支持联盟的建设和发展,推动资源共享机制化、课题研究协同化、人才培养一体化、智库品牌国际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教授致欢迎辞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认为,粤港澳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联盟的成立,是粤港澳三地高校携手共进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区域国别研究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他相信,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打破粤港澳三地学术资源壁垒,促进优秀成果共享,助推各高校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与研究水平实现新跃升。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致辞
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教授肯定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区域国别学建设的投入与优势,其以学部统筹、语言为基、交叉创新、应用为本的实践,为联盟提供宝贵经验。他建议,联盟深化人才共育机制,推行校际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协同推进智库网络,依托大湾区建设成果转化中心,参与全球治理研究。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高校区域国别学联盟学术委员会主席罗林教授认为,粤港澳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联盟的成立恰逢其时。他对联盟提出了坚持高位统筹完善协同机制、坚持整体布局集聚优质资源、坚持联动对接强化协同育人的三点期待。他相信,粤港澳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联盟将成为三地教育合作新平台、服务国家战略新高地。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成教授表示,当前我国区域国别研究尚处初级阶段,难以完全匹配国家战略需求,联盟成立正当其时。上海“海派文化”与大湾区“湾派文化”均含“水”之“至柔方能至刚”的特质,契合区域国别学交叉融合特点,期待联盟延续活力,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创新,年年有亮点”。
粤港澳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联盟理事长、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陈杰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程美宝教授,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葡语国家研究院院长叶桂平教授分别代表联盟、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城市大学致辞。
特邀学术报告:前沿洞察与学科发展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高校区域国别学联盟顾问委员会主席杨洁勉教授围绕 “粤港澳区域国别研究需要通过‘五级联动’促进高质量发展” 发表特邀学术演讲。他指出,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统筹大湾区集合优势,学习国内先进经验,开创跨境合作新局面,通过 “学科交叉、交叉学科、跨界融合、跨境整合、国际合作” 五级联动,推动区域国别学科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教授以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三位一体”路径为题的特邀学术讲演,指出该学科是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应用型基础学科,具有交叉在地、学用相生属性,提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智库建设“三位一体”建设路径,并提及高校智库是关键短板,需走嵌入式发展路径。
大会还举行了联盟启动仪式及聘任仪式。

启动仪式现场
粤港澳高校区域国别研究联盟是响应国家战略、汇聚三地高校力量的重要学术共同体。联盟将通过机制化建设与学术合作,提升区域国别研究水平,为大湾区国际化及“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联盟成立标志着三地高校在该领域进入“资源聚合、优势互补、协同攻坚”的新阶段。

合影
初审:谭珺如
复审:臧宇
终审:茅银辉、袁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