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25日至27日,国际移民组织(IOM)亚太区域第二届气候移民创新实验室(CMIL)研讨会在泰国曼谷举行。我校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春燕教授,我院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系教师、国际移民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靖旼博士作为中国唯一受邀的高校科研机构代表全程参会,围绕气候流离失所风险指数(RICD)开发、气候催化基金(CCF)运作机制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本次会议汇聚亚太30余国政策制定者、科学家及国际组织代表,旨在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区域性人口流动危机。

会议核心议题凸显气候与全球移民治理紧迫性
研讨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亚太地区正面临严峻挑战:2014-2023年该区域因气候灾害导致的内部流离失所达1.77亿人次,占全球总量75%;至2050年,慢发性气候灾害预计将迫使8900万亚太人口迁移48。在此背景下,IOM主导开发的气候流离失所风险指数(RICD)成为关键工具,该指数通过整合气候数据与社区脆弱性指标,预判泰国、斐济、瓦努阿图等试点国的高风险移民区域。刘春燕教授、杨靖旼老师共同参与了主论坛(6月24-25日)以及RICD技术闭门研讨会(6月26-27日)就微观数据方法论优化提出建议。


广外与国际移民组织长期合作基础深厚
国际移民研究中心与IOM驻华代表处有长期和良好的合作关系。2016年12月,首届国际移民研究论坛并国际移民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上,IOM专门发来贺信支持其学术使命;自2017年起,国际移民组织连续派代表参加了每年的国际移民研究论坛,特别是2019年IOM驻华代表柯吉佩(Giuseppe Crocetti)在论坛做主旨发言;2020年,国际移民研究中心研究员开展了由IOM国际发展基金支持的“中国AVRR项目可行性调研”项目,研究报告获得IOM和国家移民管理局的采纳。此次曼谷会议延续了双方在气候移民领域的持续协作,凸显IOM对广外学术贡献的认可。
未来合作:蓝皮书拓展与南南学术平台构建
基于本次研讨会,闭门会议与未来发展阶段,杨靖旼代表中心同气候流离失所亚太区负责人探讨了包括广外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同全球化智库(CCG)合作推出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25》、广外国际移民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国际移民论坛在内的南南国际移民研究学术平台建设与IOM的协作路径。
IOM亚太区气候移民创新实验室负责人Bradley Mellicker特别指出:“广外团队在移民治理领域的政策性研究,对亚太区域气候流离失所问题同样重要”。

初审:谭珺如
复审:韩永辉
终审:袁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