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克罗地亚传统文化工作坊
  • 文:叶志行 陈瑜程   摄:陈瑜程 叶志行
  • 2025-04-16

本网讯 4月8日至10日,克罗地亚语专业主办“克罗地亚传统文化工作坊”在白云山校区举行。本次工作坊共分为三场,特邀克罗地亚艺术家托米斯拉夫·利瓦亚(Tomislav Livaja)担任主讲人,活动内容充实有趣,吸引了相关专业众多师生积极参与,听众收获颇丰

首场工作坊讲座以“克罗地亚东部的传统发型”为题,利瓦亚先生深入剖析了发型在克罗地亚社会中的文化意义,展示了适用于不同年龄与场合的多种传统女性发型,介绍其历史渊源、代际传承及其在民俗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讲座后,学生们通过教具学习了基础编辫技巧,亲手体验传统发式的魅力。

4月8日活动现场

4月9日,工作坊以“民间纺织品中的魔法符号”为主题,介绍了克罗地亚传统工艺品中常见的符号和构图方式。利瓦亚先生指出,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许多图案源于自然崇拜的传统观念,广泛见于纺织、木雕及蜡染作品中。互动环节中,利瓦亚先生还展示了传统民间乐器——风笛(gajde)、六孔笛(diplice)和鲁特琴(tamburica)的演奏技巧,并指导学生尝试吹奏,让师生亲身体验克罗地亚传统乐器与音乐创作

4月9日活动现场

第三讲的研究主题为“克罗地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瓦亚先生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线索,系统介绍了克罗地亚入选项目,包括蕾丝制作工艺、伊斯特拉双声部歌唱、奥耶康涅歌唱、静默科洛舞和辛尼骑士比赛等。在互动体验中,学生们在歌声与乐曲伴奏下,在瓦亚先生教师指导下练习了克罗地亚传统科洛舞(kolo)的两种基本步法,现场气氛热烈。

4月10日活动现场

为期三天的工作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师生们通过亲身参与编辫、演奏、舞蹈等实践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对克罗地亚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理解。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跨文化教学实践,也区域国别学研究与语言专业学习有机融合的一次尝试,通过多维度的文化视角增加了相关专业师生对对象国及其所在地区进行研究的工具与方法。

未来,克罗地亚语专业将持续围绕本专业与区域国别学融合发展这一目标,举办更多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专业师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方式实践研究体验。

初审:王晓伊

复审:徐恒祎 臧宇

终审:袁薇佳





上一条:我院举办第十六届模拟联合国大会

下一条:我院举办匈牙利诗歌节暨第一届匈牙利语诗歌朗诵大赛